查看原文
其他

豆瓣8.0,残忍又带劲的传记片,打翻鸡汤告诉世人一个残酷道理

豆瓣编辑部 豆瓣电影 2019-03-28

真相,重要吗?


重要,但对有的人来说,不重要。


真相,只有一个吗?


只有一个,但众生芸芸,每一个人,对真相的看法不同,真相衍生万千,一百个人眼里,有一百种解读,即有一百种真相。


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,再现了一个传奇,起底了一起丑闻,还原了一段真相——


我,花样女王


导演: 克雷格·吉勒斯佩

编剧: 斯蒂芬·罗杰斯

主演: 玛格特·罗比 / 塞巴斯蒂安·斯坦 / 艾莉森·珍妮 / 凯特琳·卡弗 / 麦肯娜·格瑞丝

上映日期: 2017-12-08(美国)


故事的主角,托尼亚·哈丁。


一名美国花样滑冰运动员——女子滑冰史上第二位,美国第一位在正式比赛中,做出「阿克谢尔三周半跳」的女选手。



这个「阿克谢尔三周半跳」的动作有多难?


它是花样滑冰六种跳跃中唯一向前起跳的一种。


向前起跳、向后落冰。空中转体三周半,比其他种类的跳跃多出半周。



因为动作难度系数高,在女子单人滑历史上,完成过这一跳跃的选手,十个指头都可以数得过来。


剧组在摄制电影时,找不到替身来演绎冰上三周半跳跃,最后只能借助电影特技,重现了这一动作。



如此有天赋的一位运动员,获得过无数比赛的冠军荣耀。

1991年,她在美国排名第1,世界排名第2,奥兰多的全国赛上排名第3。


但是比她的成绩更出名的是,却是她长期占据各大报纸头条的丑闻事件——买凶伤人


演员定妆照VS真实影像资料


这场震惊美国体坛最大的丑闻平息了20多年之后,《我,花样女王》重新把镜头对准了这段历史,以及这场闹剧下的人物。



原本应是花样女王,却成了90年代比总统还出名的“恶女”


1994年,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。


在当时的美国花滑项目中,只有托尼亚和南茜·克里根两人有实力走上国际舞台。

两人是队友,同时代表美国,被视作当届奥运会金牌的有力竞争者。



1994年1月6日,南茜·克里根 在底特律进行赛前训练时突然遭到陌生男子的袭击,高高挥起的木棍砸向克里根的膝盖。



如果木棍击打膝盖的部位再低几厘米的话,那么克里根的膝盖就要报废,并且可能落下终身残疾。


在冬奥会的前夕,发生了这样的事情,舆论哗然。


FBI迅速介入,案情很快明晰——与克里根存在明显竞争关系的 托尼亚·哈丁存在重大嫌疑,正是她的前夫杰夫·吉卢利雇凶袭击克里根 ,证据确凿。


赛后的审判结果,托尼亚前夫及参与袭击的两个帮凶锒铛入狱,托尼亚本人因包庇罪被判三年缓刑 、公益劳动200小时、罚款16万美元,并被剥夺全锦赛冠军、 终身禁止参加滑冰运动 。



至此,4岁,到24岁,长达20年的花滑生涯嘎然而止。

一代花样女王,在一起丑陋的闹剧中,陨落。



有时候,我们追寻仅仅是一个结果,并不关心真相几何。


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,前因与后果,冥冥之中,早有定数。


托尼亚出生于俄勒冈州一个底层家庭,影片开场的采访中,她称自己是“红脖子”(美国精英阶层对从事底层劳动的白人的蔑称)。


小托尼亚对爸爸说她在学校被叫做White Trash,白人垃圾。这也是美国社会常有的对处于底层阶级的白人的侮辱性称呼。


当她把这件事告诉母亲的时候,母亲教她:朝她牛奶里吐口水。



托尼亚的母亲是女招待,日常烟不离手,脏话不离口,怼天怼地,凶悍无比,生生熬走前前后后五任丈夫,她把自己的梦想,全部托付给了托尼亚。


托尼亚还不满四岁的时候,母亲发现了她身上的滑冰天赋,就把她扔进了滑冰场。



年龄太小,教练不收怎么办?滑就完了,管他妈的呢!



恶母相伴,托尼亚的童年并不快乐,为了让女儿变优秀,她偏激且不择手段。



她常常冰场旁边盯着托尼亚,像对待冰上的陀螺一样,不停地用侮辱人的话鞭策托尼亚:你他妈有在努力吗?



甚至小朋友之间,在冰上互相交流,母亲也要严厉禁止:别和她说话,她是你的敌人!



如果不努力训练,还会遭受皮肉之苦。



即使是在冰场上想要尿尿,也不行,“给老娘滑”,“我花钱可不是让你来尿尿的”,“湿着继续滑”。



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,托尼亚也成长为一位悍女。


行事作风粗犷,性格暴戾。



托尼亚的花滑天赋被充分开发,接触花滑6个月后就赢得了第一场比赛,但她一直生活在母亲的「暴力」阴影里,不可避免地,存在性格上的缺陷。



缺少的父爱,扭曲的母爱,成了托尼亚人生中最原始的梦魇。



初长成的托尼亚,在花滑冰场上偶遇了杰夫,极度缺乏关爱的托尼亚因为对方一句“你太漂亮了”,便坠入爱河,一发不可收拾。



为了摆脱恶母,托尼亚十几岁就搬出去和杰夫同居。


然而,刚出虎穴,又进狼窝。


杰夫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男人,同样有暴力倾向,一言不合,便对她大打出手,



和所有的家暴男一样,下手时他毫不留情面,事后他又跪在托尼亚面前泪流满面地诉说他的悔意,求她原谅。



对于从小习惯了“暴力”的托尼亚,她甚至宽慰自己,这是爱的表现。


母亲爱她,所以打她。

杰夫爱她,所以打她也是正常的。



母亲对她人生的干预,暴力管控下的人生引导,这些成了托利亚的人生底色。


她由此出发,人生向前,也曾短暂辉煌。



凭借冰上三圈半跳跃一举成名,进入公众视野。



她以接近满分的成绩夺得冠军,喜极而泣,“那是我第一次知道,我被爱着”。


可是最终,生活滑向不可控,滑向悲剧的一面。


母亲的冷漠,越来越多的家庭暴力,花滑中发挥到了极致的潜规则,都成了悲剧结果后,“真相”的一部分。



买凶伤人事件之后,托尼亚却成了唯一的“声名狼藉”的坏女人。


“施暴方”,同样有人成为了受害者。


托尼亚告别了冰场,成为了一名女拳击手。


她太了解暴力了。


出生于暴力的家庭,因为暴力而身败名裂,最后用暴力的职业维持生计。


在被对手重重的打倒在地,满眼的晕眩,还是让她想起了曾经在花滑赛场上自由旋转的感觉。



“在美国,大家需要一个人去爱,但更需要一个人去恨。那些恨我的人总是说,托尼亚,说出真相吧。但并没有真相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相。”



一个残酷的真相是,父母对你的态度与教育,深深影响着你以后的道路。


电影中,已经小有成就的托尼亚找到母亲,试探性地问:


我做的任何一件事,你有满意过吗?

我很小的时候,你有没有喜欢过我?



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,人之常情。


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有爱的基础上。


一个缺乏爱与宽容的家庭,即便将来子女辉煌腾达,达到自己的预期,但他的幸福毁灭,思想偏激,人格不健全,也终将人生奔赴悲剧的结局。


丈夫家暴,悲剧;卷入丑闻,悲剧,而一切悲剧的开始,皆因一个恶语相向,操控你人生的母亲。


在中国的家庭中, 我们也常见裹挟式的亲子关系, 替你决定,强加于你,缺少难得的独立和彼此尊重。


刚刚结束的春节,想必每个回家的年轻人,难免都要面对家人的各种“为你好”,催婚催生催考公务员,给出各种人生指导……


有一部名为《女儿的选择》的短片,在春节期间从满城合家欢中突围,探讨了一种“非典型”的母女关系。


 

对于女儿生活中遇到的“囧事”,母亲总是淡定旁观,丢下一句“自己来就好”;却能在亲戚催婚时一把怼回;



她不刻意教给女儿什么,却通过“自己来”这句口头禅培养女儿独立、坚定的个性。

 


当遇到和女儿意见不一致的时候,也能做到彼此尊重。

比如,在女儿买车这件事上,对于女儿选择了广汽丰田的C-HR,尽管一开始不理解,也能保持开放的心态,亲身体验之后肯定了女儿的选择。

 


爱,不是驾驭,而是给予自由。

短片中女儿的独立、坚定,和妈妈的果敢、自信如出一辙。

懂得放手的爱,让她最终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,拥有专属于自己的品质人生。

也正如广汽丰田C-HR的宣言——“Whatever ,I am C-HR”,管别人怎么想,我就是我。



选择一辆车,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,更体现了一种生活态度。“潮流新物种”C-HR就是一台难以被定义的车,兼具高颜值与高价值,兼顾高性能与舒适感。对于C-HR车主来说,他们牢牢掌握自己的行驶轨迹,轻松掌握自己的人生;他们敢于执着心底的热爱,喜欢就努力去争取,不喜欢也决不妥协,潇洒活出品质人生。


愿所有人无论是在购车还是人生的抉择上,可以展露自己的个性,做回自己。


赢得每一场比赛,最重要的,赢得你的人生。


< END >


RECOMMEND|往期精选


你们眼里的系列最差,成了部分人心中的春节档最佳

生来传奇,他一开口人们就癫狂

45分钟片长,却成了十几万人心中最好的爱情片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